法律界代表委员看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法治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2017-03-07 16:33 综合处

   画几道下划线,将重点词语圈起来,写下几个字作简单注释……《法制日报》记者今天在翻看一些法律界代表委员带回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关注的法治内容。

  让慈善法更好落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普法、依法行政……法律界代表委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自己最为关注的法治焦点。

  政府坚持权由法定理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的内容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法治建设既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各项工作的法治保障。去年,政府工作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可以看出,政府在依法执政方面,很有心意、很有特点、很有决心。”于世平说。

  在于世平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法治的论述,集中起来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这是法治建设的本质和基础。

  去年,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3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件;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于世平的注意。

  “一方面,政府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进行简政放权,把权力交给市场和人民。这些数据,正是政府坚持了权由法定理念的体现。”于世平说。

  实现让慈善法更好落地

  “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阚珂告诉记者,当他在列席开幕会期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了好几分。

  “这句话很好的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也体现了全国人大通过的慈善法的要求。”阚珂说。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负责的最后一项立法,在法律实施后也一直在关注。一些部门与地方为了推动慈善法的落地,作了很多工作,包括培训、出台配套方案等。国务院还针对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提出修改意见,并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得到通过,很好地实现了与慈善法的对接,等等。”阚珂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认为,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透露出了两个关键点:依慈善法,公益和慈善首次并列提出。

  在王名看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慈善法,还要有各项配套措施来共同推动。

  阚珂也对记者指出,按照中央有关精神与慈善法的有关规定,要想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目标,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修改《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此来完成慈善法配套法律的衔接,从而推动慈善法更好的落地。

  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句话中的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尤为引发关注。

  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看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下功夫。

  施杰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在当今社会的多个场合都会被要求提供,但同时却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来予以明确的保护。

  “今年两会期间,我提交的提案,就是建议尽快出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保护个人信息。一方面,加强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这样,才能确保‘徐玉玉案’的悲剧不会重演。”施杰说。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明蓉指出,这两年,电信网络诈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安等部门对此进行了大力度的打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势头还应该继续保持。

  “希望将来能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公安、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情况,作个简单的总结和介绍,让大家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看到他们的工作成绩,也可以藉此推动相关部门的工作。”李明蓉谈了自己的期待。

  政府工作人员要敬畏法律

  “坚持依法全面履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雪峰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特别强调了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部分的最大亮点。

  “对于如何在政府行政中加强法律意识,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准确而又细致的表述,对于法治人而言,这部分既是突出的亮点,也是一种鼓舞。”彭雪峰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大篇幅的集中论述,而是分散到多个部分中,在整体的占比上与往年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进一步对依法行政进行了强调。事实上,近些年,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简政放权。而且,在下放权力的过程中,还在有目的、有方法的防止反弹,通过要求各部门公布权力清单的方式,防止他们将曾经下放的权力收回,这种办法值得肯定,而且目前来看也比较有效。”侯欣一说。

  但侯欣一仍然有着更多的期待,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了问责,但现在政府层面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来进行规范和明确,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做到权责清晰,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问责进一步落实。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时提到的一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大阳沟派出所所长郑尚伦感到振奋。

  “我来的时候,带了一份《关于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体系建设立法的建议》,可以说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不谋而合。”郑尚伦说。

  郑尚伦认为,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法治应当被摆在最突出、最核心的位置。

  “要破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强化诚信法治保障,确保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有法可依,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亟需能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或法规,切实把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上来。”郑尚伦说。

  法制网北京3月6日讯